来自中国投资的挑战与日俱增



来自中国投资的挑战与日俱增

文章来源: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半月刊
2016-08-31 14:20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本周最大的消息是,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投资和国家安全方面权衡利弊的紧张局势不可避免,,对澳大利亚的政治和政策判断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可靠信息证实,澳大利亚财政部长莫里森(Scott Morrison)拒绝了租赁新南威尔士州电力网络的两投标人——估值为100亿澳元~130亿澳元-——反映出严格的安全评估。莫里森靠这一决定来安抚一群反 华 排外的民众纯属是无稽之谈。 

    中国自然会对此作出回应。但是更重大的信息来自别处。这一事件突出了两点:由于中国是一个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不同制度的国家,澳大利亚公众需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这种紧张和混乱是中澳关系中永不可能避免的一部分;第二点,两个国家的努力需要更进一步——他们必须通力合作找到一个解决两国投资冲突的更优方案,而不是采取莫里森的这一记重拳。 

    澳大利亚与中国随着两国紧张局势蔓延,双方关系也越发广泛、发展更快并更错综复杂。让中国作为澳主要贸易伙伴是相对容易的。但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债权国,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本投资来源国要困难得多。投资是在我们后院发生的事情。这会滋生政治民粹主义。 

    据称,莫里森表示这一决定与波林•汉森(Pauline Hanson)或尼克•谢诺峰(Nick Xenophon)无关。这让人松一口气。认为参议院中立议员可能与中国有关联的想法令人不寒而栗。当然,问题是,这一点无法证实,它只是一面之词。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昨天说,“这一决定是基于我们国家安全机构绝对明确的建议。” 

    “这不是一个政治决定,”总理说。“每一笔交易,每一笔资产,都是不同的。” 

    解读总理的话,它意味着资产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最大的电网——创造了特定的安全问题并不适用于其他资产的投资决策。 

    是时候对中国采取冷静和理性的态度了,不要情绪化或简单化。未来一个世纪的焦点将是中国的崛起。从字面上来说,这对澳大利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考虑到在此地区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联盟关系以及中美竞争关系,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投资来源国、也是可能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是新的常态。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要习惯它,考虑清楚要如何运作。 

    莫里森的决定事关重大,因为拒绝了来自中国的最大外国投资提案,这项投标可能就此破产。 

    这是一个悖论。澳大利亚一方面渴望与中国建立更密切、更有价值的相互经贸关系——见证了去年值得庆祝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然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也宣布中国大公司不能投资新南威尔士州电力资产,这是出于对澳国家安全风险的考虑。 

    我们需要放弃那些简单化的幻想——中国是不合格的朋友或是敌人。这些谎言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我们需要对中国有多方面的了解,以最大限度的从这种关系中获利,并确保我们的未来的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关系不会永久平稳。现实主义、共同利益领域的约束和扩大将是未来的关键。 

    澳大利亚现在是位于中国两大趋势的前沿——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债权国,在世界各地投资重要资产,特别是基础设施;第二,作为一股崛起的军事力量,中国正在军事化中国南海,无视国际仲裁和完善的网络渗透技术。 

    我们的任务既不是去安抚中国来证明我们的软弱,也没有必要去对抗中国来证明我们的偏执。这说起来容易要想实现却很难。但是事实真相需要被放大,这些事实真相是什么? 

    首先,我们的繁荣与中国的经济紧密相连。其次,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贸易和中国投资,我们根本无处搁置对中国的反 华 排外主义。第三,中国并不是美国,不是我们的安全联盟。我们是中国一直监视的目标,这个国家的情报活动不利于我们以及网络入侵——请注意,最近的议会大厦网络侵入一事是中国操纵的。这些就是事实。 

    第四,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澳大利亚部分资产的可能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或小觑。第五,中国在该地区的果断行为只会加剧,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紧张局势更为扩大。最后,我们需要与中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与中国进行诚实、建设性的会谈,试图在早期处理这些冲突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而不是本周莫里森公布的令人猝不及防的决定。 

    莫里森本周的决定有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以解决而有些问题却并没有解决方案。在国家安全问题上,莫里森作出的决定不仅仅对一个投标人大为不利而是两个。财政部长声称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意见与他的决定是一致的。 

    在进退维谷的局面下,莫里森拒绝透露他此举理由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总之,他的决定没有透明度、没有测试、没有解释、没有上诉、什么都没有。这令人非常不满。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院长鲍勃•卡尔(Bob Carr)指责政府对仇外心理和经济民族主义作出重大的政策牺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莫里森的动机受到质疑。这很好地揭示了中国智库产业受挫程度。 

    给人的印象是,安全形势已经改变。最近,莫里森委派前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最高长官大卫•欧文(David Irvine)与前力拓(Rio)高管,即国防政策评论员大卫•皮维(David Peever)一起加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委员会(FIRB)这一举动的讯息是明显的,相比之前,对国外投资的安全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澳大利亚变得越来越坚韧和聪明,会作出更明智的提议。中国将以一种其他国家不会使用的办法来吸引大家对国家安全的注意。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战略要地达尔文港的经营权租给一家中国公司的消息是真实可信的。这一决定并没有通过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委员会(FIRB)经手,但是之后莫里森改变了规则,以确保任何类似事件都需获得他的批准。然而,这项决定被错误地认为仅仅是回应达尔文港事件的结果,事实上并不是。 

    也许这个决定最有争议的点是,莫里森对两家公司都作出了不利的判断。鉴于对中国国有企业已知的安全担忧,他对中国国有企业——国家电网,持有反对意见并不意外。但是他也将运营着伦敦电网的非政府性质的香港公司——长江基建(Cheung Kong Infrastructure)拒之门外。 

    长江基建立即作出了回应,表示其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值得信赖的基础设施管理经验长达25年,90%的利润是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之外产生的,莫里森的决定“与长江基建无关”。 

    莫里森说,为了找到“可能的缓解措施”来解决安全问题已作出努力,但是这不太可能。他还认为这些决定不可能达到一致性的解决方案。中国实体-国家电网之前收购澳大利亚资产获批并不一定意味着此次也会得到批准。 

    “每一笔业务都各有不同,”莫里森说:“每一笔资产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国家安全决策是坚不可摧、不可预知的。 

    根据法律规定,这项决定应由财政部长作出。特恩布尔(Turnbull)表示莫里森“已与同事商议”而作出此决定,政府采取了“最严肃”的态度。特恩布尔(Turnbull)也同意此项决定——他对中国的排斥几乎不被人知。 

    这无疑与此次竞标所涉及股份占比高达50.4%相关。对贝尔德自由党政府的经济战略而言,销售是至关重要的。新州州长贝尔德(Mike Baird)昨天也对此事作出了评论。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挫折是,我相信这个决定应该早已作出,几个月之前认为会有机会来处理此事。希望通过这件事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虽说就此事贝尔德(Mike Baird)态度是轻松的,但是他明显指出了这并不是做生意的好方法。没有人对此过程满意。莫里森也许在现行制度下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是制度需要进行审查。中国大概是会同意这一点的。 

    澳大利亚工党党首比尔•肖滕(Bill Shorten)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政府为工党提供了一个关于此问题的安全简报。他示意工党已于昨天接受了莫里森的决定,并不看重过程。当肖滕(Bill Shorten)被问及是否同意此事时,他说:“如果真的涉及国家安全问题,那么是的,我们同意。” 但他表示,工党认为强化指导方针和过程是必要的。 

    肖滕(Bill Shorten)说:“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什么资产不应该出售给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我们不能把此事认为是中国的问题。另一件事是我们应该在过程中提前留出处理问题的时间。”但是这是一个问题——只有投标和相关细枝末节的问题都提前解决时,安全评估才有可能进行。 

    莫里森的决定是初步的。但他提出的最后期限——8月18日——已暗示这将成为最终的决定。此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否定了在公开辩论中将安全问题与恶意外国投资混为一谈。即使汉汉森(Hanson)和谢诺峰(Xenophon)支持莫里森的决定也不能说明问题。 

    同时,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将可能需要重新洗牌,寻找新的投资者,结果必然是价格更低、工程延期。 

    澳洲商业理事会呼吁将这一问题进一步澄清。据说澳大利亚国内有很多国有企业,其中一些拥有澳大利亚合伙人和董事。莫里森的决定和相关程序将不可避免地敲响警钟。这是一个独到明智的决定或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吗?国营企业相关规则已经改变了吗?国营企业需制定哪些适用未来投标的导则? 

    特恩布尔(Turnbull)与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观点一致,希望澳大利亚打开商业之门。 

    澳大利亚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协调好外资友好政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原文链接: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opinion/columnists/paul-kelly/china-challenge-is-getting-tougher/news-story/a71cda85756ab826e4d0736a6554091f 

    编译自:www.theaustralian.com.au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中国合作博弈网版权所有

网址:
www.zghzby.com          TEL:0579-87116336           FAX:0579-87586253

浙ICP备06008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