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以来,各种展会扎堆,香港秋季电子展、第110届广交会、秋季深圳礼品展、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当前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不振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市企业再也无法淡定了,更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危中寻机,积极参展,借力展会逆势突围,祈盼下一个春天的早日到来。
一、品牌示范效应明显
广交会品牌展区规模不断扩大,示范效应明显,参展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意识持续增强。去年两届广交会永康拿到了136个品牌展位,占金华市品牌展位总数的50%。而这一届永康有125家企业参展,展位260个,其中品牌展位76个,占金华市参展总数的56.7%。一期的工具品牌馆里,永康“三锋”、“弘大”、“正大”、“中坚”;建材品牌馆里的“步阳”、“群升”、“星月”、“富新”、“索福”、“新多”;二期的“哈尔斯”、“超人”、“南龙”、“先行”的摊位占据在主通道上的最佳位置,商客如流,业务人员应接不暇。据了解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客户资源也稳定,在广交会上他们主要以展示和会客为主。
二、“内忧外患”导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研发新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主动选择
在广交会上,超人集团推出了防水理发器、带数字显示女用剃毛器等6款新产品,赢得了欧美客商驻足围观。“在欧美市场,很少见到这种新型防水理发器,所以采购商都很稀奇。”应平祥老总兴奋地说,尽管这款新产品比普通的理发器价格要高出1-2美元,但德国采购商在现场就签下了一年20万只的意向订单。据了解,频频光顾超人品牌展位的还有很多日本客商。手头新产品多,不管是外观的简单改变,还是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成为企业与客商议价的本钱。
三、接单不再“挑肥拣瘦”,主动瞄向新兴市场
据大会统计,此届广交会欧美的客商来少了,虽然老客户还是比较多,但下单显得谨慎。钱龙工贸的老总反映,前几届从广交会老客户下单都是几个月或半年或一年的量计划着下,但这届却明显谨慎得多,下单都以短期为主而且数量减半。近两个月以来,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欧美市场需求进入下滑通道。欧美订单的减少,在许多参展企业的意料之中。有些企业过去凭自身产品优势对采购商是“挑肥拣瘦”,如今为了保客户,只要是不亏本什么订单都接。为应对欧美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已调整了思路,广交会纷纷将推出瞄向新兴市场的新产品。本届广交会,虽然欧美采购商的人气有所减少,但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客商来得比较多。表面上看,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档次不高,消费力还没起来,但跟市场已成熟稳定的主要经济体国家相比,蕴含着更多的商机。一些参展商认为,新兴市场的拓展,将弥补欧美市场的缺口。
当下,虽然欧元区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遭遇主权债务危机,而目前欧洲整体尚未有明显的消费下降迹象,但根据以往经验,欧债加剧会逐渐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商业情绪。显然,我市企业拓展南美、东欧、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已迫在眉睫,以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纳等国的采购商,都与我们签订了意向订单,试单的数量也已敲定。”星月门业公司外贸部经理王永发说,新兴国家市场还需要培育,如果挖掘出来一定是“金矿”。在现场,王永发与采购商交流时,提出了开旗舰店做代理的建议,然后教会客商如何去营销,做大市场份额。
与一期的机电产品相比,二展展出的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及家居装饰品类的产品企业,更加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他们对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更加有“切肤之痛”,况且很多企业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南龙集团的保温杯70%左右销往欧美市场,今年欧美区域调降为50%左右,该公司董事长应高峰说:“欧美购买力下降后,我们减少了欧美国家的依存度,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四、议价能力考验企业的实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已超过3.7%,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水。我市大部分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采用美元结算,大家都在担心人民币进一步挤压微薄的利润,因此在广交会上想要提价的企业不在少数。提价看似水到渠成,但是面对提价可能会失去价格方面的主动权,导致订单流失和转移,很多企业仍满心顾虑,举棋不定,因此品牌、质量以及交货期等关键性要素显得更为凸出,考验着企业的实力。当前企业只有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提升产品的价格。
|